论文模板
中文篇名(不可超过22个字,二号宋体)
张三1,李四1,2,王小二2(中文作者姓名四号仿宋)
(1.上标为1的作者的工作单位 二级单位,所在城市(若非省会须有省份) 邮编;
2.上标为2的作者的工作单位 二级单位,所在城市 邮编)

 
摘要中文摘要要求350字的篇幅,重点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可不拘于中文摘要的直译,但应句型简单、语句畅通、意义完整。
(1) 写出研究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一开始应该把作者的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最简练的语言交待清楚。尽量不谈或少谈背景信息。未来研究计划不写入摘要。摘要的第一句话应避免与题目重复。
(2) 写出过程和方法。说明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也包括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
(3) 写出结果和结论。此部分是摘要的重点,应明确指出作者取得的成果和做出的贡献。要尽量用定量的数据结合实验结果或仿真结果等加以说明。应尽可能将论文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他人的成果进行比较,以突出论文的创新、独到之处。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5(关键词为5~8)
中图分类号:(请自行查找) 

 
English title英文篇名四号Times New Roman
ZHANG San1LI Si1,2WANG Xiao-er2
 (姓大写,名首字母大写)英文作者姓名小四号正体
(1. Communication address of author1 and author2
2. Communication address of author2author3 and author4)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Key words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 keyword5(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不得出现缩写)

0 引言
  引言应说明课题的背景,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进展,以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所在。内容不应与摘要和结论雷同。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适之词;同时也注意不要使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求指教之类的语言。
  引言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理由、方法和预期的结果。首先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目的;然后要说明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关系及区别,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首选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出。最后由国内外对本课题研究的热点及存的问题引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解决此问题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一级标题
  正文部分要分栏,正文一级标题为四号宋体,二级标题为五号黑体,正文文本为五号宋体。
1.1 二级标题
  图、表需同时编排中英文图题、表题(子图(a)(b)(c)…只需给出中文图题)图表中文字均用中文表示,文中已有解释的符号或英文缩写除外。图题置于图下方,表题置于表上方,字号比正文字号小一号,居中。图表与上下文有一行的行距。
  图题、表题的中文用小五号黑体,英文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加粗。
1.2 二级标题
  请注意表格的格式,打开Word“视图工具”中的表格和边框可对表格的边框等格式进行编辑,表格中字体为六号宋体
  对于函数曲线图,注意检查横纵坐标的变量名、单位、刻度值是否完整,不同线型或图符是否有说明;坐标轴上的刻度线朝里。图表、照片均须成比例,一般宽度不超过7 cm,需通栏排图表宽度不超过15 cm
1.2.1 三级标题
  公式请务必使用Mathtype编辑。公式中字体的定义尺寸为10,上标/下标68%,次下标上标42%,符号150%,次符号100%(设置方法:Mathtype-尺寸-定义)。公式太长时可以转行(特殊情况可通栏排列),不能把公式大小进行缩放。长公式如需转行,应在记号﹦,+,-等之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再重复这一记号。
  有关记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例如:sin-1应为arcsinctg应为cottg应为tan,不要使用非国家法定单位,如ppm等表示法已要求停止使用(rpm应写为r/min);除ReMa(其中ea不是下标)等几个特征数外,变量应使用单个字母表示或带下标的单字母(否则由多个字母表示单个变量,易被误解为多个变量相乘)。
  变量用斜体表示,矩阵、向量用黑斜体表示;下标字母若为说明性的(如英文缩写)则用白正体表示,若为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符号则用斜体表示(设置方法:Mathtype-样式-定义-高级)
2 一级标题
2.1 二级标题
  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应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来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标出);对于文献有多个作者的,只著录前3位作者,从第4位开始用代替;按表2标识不同的参考文献类型
2.2 二级标题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只列出公开出版物,以便于编者、读者查阅;日文、俄文等外文文献请用英文表述;中文文献和学位论文需中英文对照。
2 参考文献类型
Table 2 Type of references
 
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 M 学位论文 D
会议录 C 报告 R
期刊 J 标准 S
报纸 N 专利 P
汇编 G 数据库 DB
计算机程序 CP 电子公告 EB
3 一级标题
  结论的任务是精炼表达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它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同摘要一样可为读者和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结论的内容不是对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研究结果更深入一步的认识,是从正文部分的全部内容出发,并涉及引言的部分内容,经过判断、归纳、推理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主要包括:
  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对论文创新内容的概括,措辞要准确、严谨,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用“大概”、“也许”、“可能是”这类词,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从而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
  2)对前人有关问题的看法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
  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如是否存在例外情况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也可提些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对于某一篇论文的'结论',上述要点(1)是必须的,而(2)和(3)则视论文的具体内容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结论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对要点要具体表述,不能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可读性要强,如一般不用量符号,而宜用量名称。行文要简短,不再展开论述,不对论文中各段的小结作简单重复。
   研究成果或论文的真正价值是通过具体'结论'来体现的,所以结论段也不宜用如'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一类语句来作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专著:
[序号]编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期刊论文:
[序号]作者. 题目[J].刊名,,卷(期):页码.
(3)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目[D].地点:单位,.
(4)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作者. 题目[C]//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5)科技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
[序号]标准起草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注:对于国际GB等,标准起草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可省略。
(7)专利:
[序号]设计人.专利题名:专利国别[P]
(8)联机电子公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EB/OL].(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